第十五届全运会拳击赛场的灯光,从亮起到渐暗,映照着我连日来起伏的心绪。作为全程追随新疆拳击队此次全运会参赛记者,我未曾想过,一场场拳台较量带来的,不仅是赛事的紧张刺激,更是直击灵魂的感动——那些带伤的坚守、不甘的背影、滚烫的信念,让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被这份纯粹的热爱与硬核的正能量深深裹挟。

11月6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拳击75-80公斤级1/4决赛,新疆选手托合塔尔别克·唐拉提汗(红角运动员)输给了四川选手王小保。图为比赛中。记者 陈彦仿 摄
初遇赛场的遗憾,是拳手托哥留给我的第一记“重拳”。男子80公斤级1/4决赛结束,托合塔尔别克·唐拉提汗没有回头,倔强的背影消失在运动员通道。四年来,我早已习惯记录他的凯旋与荣光,却在这一刻真切体会到竞技体育的残酷。可当他给我发来“相信我,我还是原来的我,我还会回来”的微信时,那些过往采访中他带伤作战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:右拳受伤仍用左拳打完三场比赛,肩部肌肉撕裂后一边康复一边训练,眼角淤青、嘴角开裂却笑着调侃“抗击打能力强”。这个从阿勒泰乡村走出的拳击少年,从未在挫折面前低头,他的不甘与坚韧,让我读懂了“新疆力量”的真正含义。

叶尔达吾列提·买依兰别克(蓝方)在比赛中。来源:丝路视听
赛场上的热血,更藏着老将的坚守与担当。男子67-71公斤级决赛中,叶尔达吾列提·买依兰别克眉骨开裂,鲜血顺着眼角流下,简单处理后依旧眼神坚定地回到拳台。当他凭借意念拿下金牌,续写新疆拳击连续八届全运会冠军的殊荣时,我想起备战期间在新疆训练馆见到的场景:暑气中回荡着教练的呐喊,拳手们反复练习上百次防守动作,汗水在地板晕开成片水渍,掌心的厚茧粗糙如戈壁石子,却裹着对“祖国荣誉高于一切”的赤诚。这位历经三届全运会、拼搏八年的老将说“再难再苦也要走下去”,他摊开的双手,是写给家乡体育最温柔的情书,也让我热泪盈眶。

新疆选手伊卜拉伊木·马木提(红方)在比赛中。记者 陈彦仿 摄
新生代的锐气,同样让感动无处不在。25岁的伊卜拉伊木·马木提一拳一拳拼进60-63.5公斤级决赛,即便最终夺得亚军,眼神中仍满是“不论对手是谁,我就是要去赢”的执着。18岁的依米然·吐尔地、迪娜·沙那提别克等新人首次站上全运会成人赛舞台,青涩却坚定,掌心渐渐长出属于自己的厚茧,延续着新疆拳击的梦想与传承。他们从小离开家乡选择拳击,把顽皮化作担当,用汗水浇灌热爱,让我看到这份坚守从未断层,青春的力量同样震撼人心。
连日来,我被这些拳手的故事深深打动。新疆拳击队教练组组长阿不都西库尔·米吉提像雕琢璞玉般打磨每一位运动员,提前多年制定计划,用“不怕流血流汗流泪”的信念激励队员;拳手们在训练中拼尽全力,在赛场上永不言败,哪怕遗憾离场也从未放弃。他们的掌心厚茧、眼角伤痕、倔强背影,都在诉说着对拳击的热爱、对家乡的深情。

新疆拳击队合照。记者 陈彦仿 摄
如今,新疆拳击队的全运会征程已落幕,有遗憾也有荣光,但那些直击心底的感动与正能量,早已刻入我的记忆。托哥的“还会回来”,叶尔达吾列提的“八年坚守”,伊卜拉伊木的“拼尽全力”,都在告诉我:拳台之上,胜负只是结果,而热爱与坚守,才是最动人的篇章。这份从天山脚下蔓延到全国赛场的力量,终将滋养更多梦想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。
来源:乌鲁木齐晚报
记者:陈彦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