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秒的高光足以完成一次绝地反攻,60秒的黯淡却让金牌失之交臂——若要为25岁新疆摔跤小将阿黑由・吐尔逊的首届全运会之旅作序,这或许是最凝练的写照。
11月11日,广东清远市,第十五届全运会摔跤比赛的半决赛赛场上,阿黑由在最后3秒爆发出惊人能量,一记抱腿摔完成绝地反击;而在金牌争夺战中,他却在不足60秒的时间内,以相同方式输给全国锦标赛时的同一个对手。

新疆摔跤小将阿黑由·吐尔逊和教练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摄
“获得银牌我应该高兴,但是距离上次输给他过去了半年,这些日子,那段输掉的视频我看了千百遍,研究了万千次,为啥没能进步?”11月13日,阿黑由说。和所有优秀的运动员一样,在遇到失利时,他更多的是反思,从自身找问题。
从伊犁河谷牧民家走出的少年,到全运赛场的银牌得主,他用13年光阴,在摔跤垫上书写了一段关于执拗、坚守与成长的故事。
阿黑由与摔跤的结缘,始于10岁那年的一次偶然。当时,他跟着父亲送表哥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体校,没想到教练一眼看中了他:“这孩子身体条件好,是块练摔跤的料。”但父亲的态度格外坚决:“孩子还小,得好好上学。”阿黑由却被体校里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景深深吸引,一颗运动的种子在心底悄然萌发。
此后两年,阿黑由对摔跤的渴望愈发强烈。“我要去练体育!”他无数次向父亲恳求,还动员妈妈一起说服爸爸。自此,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学校操场奔跑、打球,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是块运动的好材料。
父亲起初极力反对——表哥练了半年就因吃不了苦放弃,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也坚持不下来。但阿黑由的执拗远超父亲预想,两年间反复恳求从未放弃。2012年9月,父亲终于松口,将12岁的阿黑由送进了体校。可体校的生活远比想象中残酷。每天7点半就要起床出操,上午文化课、下午两小时高强度训练、晚上还要晚自习和晚练,一天四轮的学习与训练让他难以适应。
“训练量太大了!陌生环境里没人像爸妈那样照顾我,特别想家。”仅仅10天,阿黑由就萌生了退意,偷偷给家里打电话倾诉委屈,但骨子里的好胜心,却让他说不出“放弃”二字:“闹了两年才让爸妈同意,现在回去太丢人了,亲戚们会怎么看?”这份执拗,成了他坚持下去的最初动力。
从想家的懵懂少年到适应训练节奏,阿黑由用了一年时间。2014年,训练刚满两年的他参加自治区级的青年摔跤比赛,意外夺得男子自由式摔跤第二名。“原来坚持真的有收获,站在领奖台上的感觉太难忘了。”这次成绩让他真正爱上了摔跤,2015年,他在全疆比赛中拿下第三名,凭借亮眼表现被选入新疆队,正式开启专业运动员生涯。
走进新疆队的那一刻,阿黑由激动不已——他终于见到了偶像瓦力汗・赛里克和托尔巴图。这两位冠军曾是他在电视上仰望的偶像,如今成了朝夕相处的队友。“看到他们训练时的专注拼劲,我觉得目标更清晰了。”阿黑由愈发刻苦,别人练一遍的动作他反复打磨细节,队友休息时他还在加练力量。
2017年,阿黑由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——他成为女子摔跤运动员的陪练。第一次走进国家队训练馆,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:奥运冠军、世界冠军们和普通运动员一样反复打磨技术,即便功成名就仍保持自律。“有些女队员都30岁了,都当妈妈了,还在坚持训练拿奖牌,我特别敬佩。”3个月的国家队经历,让他开阔了眼界,真正理解了摔跤“不止是力量对抗,更是战术、意志与心态的较量”。
此后几年,阿黑由的成绩稳步提升。2018年全国青年锦标赛获亚军,2019年拿下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,随后在亚洲青年锦标赛斩获银牌。为备战十五运会,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:为控制74公斤级体重,需在短时间内减重8公斤,每天严格控食+超大强度训练,常常饿得眼前发黑;训练中受伤是常态,锁骨撕裂、颈腰旧伤反复,但他从未退缩。
如今,全运会征程落幕,阿黑由的心中有失落更有期许。他感谢父母的默默支持——常年在外训练,一年仅见几次面,每次受伤都瞒着家人,可父母的牵挂从未缺席;感谢教练的悉心指导,训练时耐心纠正动作,失利时安慰鼓励,每次教练都会说:“没事,这都是经验,精神上不能输。”
“这次失利对我来说是教训也是财富,我会好好总结,弥补短板。”谈及未来,阿黑由眼神坚定,目标明确,“来日方长,我还要继续拼,下次一定要战胜那个‘老对手’。”
来源:石榴云/新疆日报
记者:王晶晶